2023/02/03
Friday
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 ——波普尔
新材料
中科院金属所研发新型仿生金属陶瓷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国内外科研团队合作,发明出一种具有高轻、高强、高阻尼性能的仿生材料——镁-MAX相仿生金属陶瓷。
——中国科学院
自响应可变机电性能材料问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所张世武教授团队与国外专家团队组成的联合研究组,成功开发了一种可以响应外界机械载荷和电信号变化从而自主调节机械刚度、电导率和灵敏度的新型复合材料。
——科技日报
科学家研制出仿调幅分解结构合金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金海军研究员团队将脱合金与电沉积相结合,在完全互溶且热力学稳定不易分解的铜—金合金体系中,构筑出类似于调幅分解产生的纳米结构,形成了仿调幅分解结构合金或人工调幅合金。
——科技日报
安徽工业大学新成果提升医用钛合金表面防护效果
近日,安徽工业大学先进金属材料绿色制备与表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张世宏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腐蚀科学》(Corrosion Science)上发表了医用钛合金表面防护的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
智能制造
首台芯片级掺钛蓝宝石激光器研制成功
美国耶鲁大学一组研究人员开发出首台芯片级掺钛蓝宝石激光器,这项突破的应用范围涵盖从原子钟到量子计算和光谱传感器。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自然·光子学》杂志上。
——科学网
一种治疗脑部疾病的神经芯片出炉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将低功耗芯片设计、机器学习算法和柔性植入式电极相结合,制作出一种神经接口,可识别和抑制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症状。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IEEE固态电路》杂志上。
——科技日报
储存环隧道设备安装启动,高能光源进入攻坚阶段
2月1日14点06分,在位于北京怀柔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储存环隧道里,HEPS工程总指挥潘卫民话音刚落,一段像火车头一样的储存环预准直单元,扎着红色的绸带,缓缓地卡进混凝土基座的卡槽。HEPS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共建怀柔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的核心设施,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发射度最低、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前沿基础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平台。
——科学网
上海微系统所在具有极限操作速度的相变存储器研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宋志棠和朱敏研究团队等通过分子动力学计算,发现单质锑能够在120 ps内从非晶结构中成核并进一步完全结晶。
——科技日报
能源化工
研究发现可用于伤口修复的天然多糖基生物粘合剂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研究员吴明一团队发现一种可用于伤口修复的天然多糖基生物粘合剂,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科学网
中国首套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面世
中国首套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设计研发和生产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热电联供系统1日在徐州华清京昆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清能源)举行产品下线仪式。
——科学网
二氧化碳电解技术助力实现碳中和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研究员汪国雄、研究员高敦峰团队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科学网
国内首创!聚烯烃线缆材料用稀土复合阻燃剂研发成功
日前,内蒙古包头稀土研究院稀土功能助剂研究创新团队(以下简称研发团队)研发的聚烯烃线缆材料用稀土复合阻燃剂研制成功,并成功投入市场。
——科学网
自然环境
超三分之一亚马孙雨林退化
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人类活动和干旱可能已经使超过三分之一的亚马孙雨林退化,这一数字是之前估计的两倍,加剧了人们对全球重要生态系统正在走向“不归路”的担忧。
——中国科学院
最新水文示踪技术展现千年地下水网络
根据《自然·水》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环境研究,一种最新的水文示踪技术可以揭示富士山千年来提供饮用水的巨大地下水和泉水网络,其正是由深部含水层所滋养的。这项新技术还将有助于人们理解地下水的水质下降。
——科学网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地气之间水热通量交换的时空变化规律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气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研究员马耀明等建成了青藏高原多圈层地气相互作用过程观测网络平台。
——科学网
研究揭示二次有机气溶胶爆发式增长的主因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贾龙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徐永福和段民征研究员)通过高分辨质谱技术和精细化的气溶胶动力学模式(CSVA),在深入解析甲苯气态和颗粒态分子的基础上,从微物理角度解析了SOA与云雾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首次发现气溶胶-雾相互作用是导致的SOA爆发性增长的关键机制。
——科学日报